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产业发展】中部产业转移路径剖析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克而瑞创新事业部 Author CRICIBD

◆ ◆ ◆ ◆

全国重点城市工业总产值年度变化趋势

Annual Trend of Industrial Gross Output Value in Key Cities of China

◆ ◆ ◆ ◆

沿海极点优势稳固,中部腹地快速增长

• 从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度变化来看,北上广深虽以第三产业为主导,但工业量级依旧无可匹敌,随着城市规模的限制,自2010年起,内陆腹地工业迎来快速增长期。 

• 其中成渝都市圈率先发力,成为工业规模第四极,其后长江中游周边城市开始快速增长,形成了以京广线与长江为轨道的“十字”产业轴。

• 从2017年各主要城市的工业总产值排序来看,虽然经历了漫长的产业内陆转移周期,但沿海城市的绝对地位仍无可撼动,TOP10城市中,仅武汉、成都及重庆三个内陆城市上榜;但从2010年至2017年的工业总产值排序来看,武汉、成都及重庆排序变动幅度不大,这与城市自身的工业基础实力相关;

• 从排序变动幅度排名来看,产业转移周期内,最大的受惠城市为合肥及长沙,其中由于排名更靠前的城市,其提升难度更大,因此长沙在产业内陆承接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。


◆ ◆ ◆ ◆

中部内陆城市承接产业类型差异

Differences of Undertaking Industry Types in Central Inland Cities

◆ ◆ ◆ ◆


◆ ◆ ◆ ◆

第二产业重点行业转移路径

The Transfer Path of Key Industries in Secondary Industry

◆ ◆ ◆ ◆

• 生物医药产业主要由长三角进行内陆转移,安徽为主要产业承接地,基因检测、基因测序、生物医学大数据、靶向药物研发等一系列高精尖项目相继落地,安徽正逐步走向生物医药技术的风口

• 纺织服饰产业转移主要受惠城市为合肥及南昌,合肥由于其原材料优势及区位优势,产能发展迅速,南昌主要由于城市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及产业基础优势,但在产业链下游联动上不及合肥

• 汽车制造仍然是一个传统产业,呈现强者恒强的发展格局 

• 中国汽车制造的中心仍然在上海,北部区域从东三省向河北、北京集聚,中部区域向湖北、湖南及重庆聚集

• 装备制造产业中,长沙自身的发展基础优势明显,因此在智能制造产业承接中更有优势,虽然有部分企业总部出走一线城市,但不改期厂区产能对城市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

• 钢铁的产能分布很明显受到了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的影响,环京一带的河北、山西、山东和成本较高的西南、华南地区经历了产能出清,钢铁行业整体向生产效率较高的江苏和中部腹地聚集

• 电子信息集聚方向和地方政策、工业基础、区位优势的匹配度高度相关,郑州围绕着富士康作配套,搭建电子制造的产业链集群,建设五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。武汉重点扶持光纤通信产业,东湖高新区(“中国光谷”)是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


以长沙为例,在产业内陆转移过程中,

长沙又承接了哪些产业呢?

◆ ◆ ◆ ◆

深圳市近六年工业各行业发展指标走势

Development Indicators Trend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Shenzhen City in Recent Six Years

◆ ◆ ◆ ◆

• 深圳近期工业发展均呈现以电子信息产业一家独大的发展格局,除此之外,呈现着由传统制造、轻加工向智能制造、技术研发转型趋势明显,其中石油化工、建材、钢铁及深加工、装备制造、纺织服饰产能下降最为明显。


◆ ◆ ◆ ◆

广州市近六年工业各行业发展指标走势

Development Indicators Trend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Guangzhou City in Recent Six Years

◆ ◆ ◆ ◆

• 广州近期工业发展呈汽车制造业传统支柱但发展增速缓慢,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,产能迅速增加,与汽车制造业形成双核的发展格局。并且新能源及环保产业链条纵深扩展,形成良性产业发展生态圈。衰退型产业中以石油化工、纺织业、装备制造和钢铁及深加工为主。


◆ ◆ ◆ ◆

长沙市近六年工业各行业发展指标走势

Development Indicators Trend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Changsha City in Recent Six Years

◆ ◆ ◆ ◆

• 长沙近期产业发展过程基本遵循以传统支柱产业——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上下游产业链扩展联动模式,通过技术引进,从传统“制造之都”向“智造之都”转变,从产能变动来看,发展迅速的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、电子信息、石油化工、钢铁及深加工为代表

• 由以上关系图可见,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并非仅发展在传统产业,也并和了新兴产业的迁移。传统制造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、高效率地区集聚,新兴产业也面临着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和大迁移上。依托着全国快速交通网络的成型,产业转移脉络也与之相依,毕竟大部分企业的战略转移下,并非纯抛弃式出走,而是部分职能部门的迁徙。与转移城市之前的联动成本,势必是企业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,这也是长沙区位优势下,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,打造内陆经济开发高地的先天优势。


◆ ◆ ◆ ◆

长沙重点第二产业承接案例

Case Study of Key Secondary Industry Acceptance in Changsha

◆ ◆ ◆ ◆


END

来源:克尔瑞创新事业部

文/刘芳


往期精彩回顾

1、行业透视 | 从二手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看“回暖”城市行情持续性

2、政策与企业(下)---《痛苦中的成长》系列租赁专题(五)

3、【房企研究】地产央企生存之道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